水仙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秋丛绕舍似陶家,百花丛中偏爱菊 [复制链接]

1#

独特的姿容,斑斓的色彩,一朵菊花盛放三千年华。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植物意象,如梅、兰、竹、菊、荷、牡丹等,它们常与“文化名人”绑定在一起,并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如竹对应东晋王子猷,梅对应宋代林逋,菊对应陶渊明。菊花,是中国的本土花卉,也称“东方之花”。

《礼记月令》就有“仲秋之月,菊有黄华”的记录,这是菊花第一次被记录在诗歌中。先秦至魏晋这个时期的人们一直认为菊花吃了可以长寿,我国专异笔记中,就有很多服菊成仙的故事,据记载,东汉时期,费道士对他的学生汝南恒景说过:“九月九号汝南有大灾,令家人登山饮菊花酒可消些祸。”果然恒景一家人登山回到家时,鸡犬暴死,于是就有了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饮菊酒消除灾祸的传统习俗,并且也会有人将重阳节叫做“菊花节”。西晋葛洪《西京杂记》也记载汉朝宫中吃菊花酒的习俗:“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为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

而之后的一些文人雅士爱菊成痴,则要从陶渊明说起了。陶渊明在众多隐士中可以说是最奇葩的一个,青年的时候他也想入仕,但由于一直没有遇到自己的伯乐,在四十一岁时辞去了彭泽令的官职,彻底归隐。而他作为一个正经的文人,手不能提,肩不能抬,连他自己都在诗中讽刺自己道:“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日子过得是十分清贫。

众所周知,陶渊明是我国第一名爱菊成癖的文学家,仿佛从“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开始,菊就成了陶渊明专属的文化符号,唐人已将菊称为“陶菊”或“陶家菊”。

陶渊明在文学上的造诣是任何人都没法否定的,词藻平淡朴实,他笔下的菊、酒、鸟、风、松、南山都称得上是一绝,其中菊和酒更是流传千古。“东方之花”如何变身花中君子,这与陶渊明也有很大的联系。他笔下的菊花是“活”的,一方面是因为他对于菊花本身的喜爱,另一方面是他的自身经历,让他认为菊花亦是他,他亦是菊花,于是将菊花的意象反复的构建,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人生境界的崇高追求。他平淡朴实的词藻也为菊花的风骨增添了清新隐逸、高风亮洁之德。

他的《归去来兮辞》、《九日闲居》、《和郭主簿二首》其二、《饮酒》其五、其七、等多首诗歌中都写到了菊花。《归去来兮辞》中写道“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院子里的小路快要荒芜了,松树菊花还长在那里,称赞菊乃真君子,有冷淡之趣,有隐逸之风,不与桃李争辉,不与群芳斗艳,独居深山野外,只在严冬献身于自然。这也是陶渊明卓尔不群的品质象征。

陶渊明与菊花之间可以说是:菊花成就了他,他亦成就了菊花。

菊花没有牡丹的雍容富贵,也没有水仙的婀娜多姿,但是当秋风乍起的时候,菊花便不萎尘泥地带着它的淡然、超脱缓缓盛开。

作者:陈秋燕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