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最好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国画一直是我们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而让孩子学习国画可以培养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更好地传承优秀的文化,近年来国家对传统文化及美育教育也极其重视,国画也逐渐加入中小学课程当中。
南宋林椿《梅竹寒禽图》
而学习国画不仅是要学习其作画方法,更重要的是理解每个意象背后的含义,美育教育要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知荐作为国内美育教育的企业,为此打造了一系列跨学科融合式课程。
明唐寅《梅花书屋图》局部
如在《传统国画系列课程》中,专业的老师会通过对常见意象的分析,让学生在掌握绘画技巧的同时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寓意,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及综合素养。
五代黄居寀《花卉写生图册》
之所以在绘画课程中加入传统文化的知识是因为在国画中每个意象不是简单的描摹,而是千百年来文化的积淀,比如我们常见的梅兰竹菊,明代黄凤池作有《梅兰竹菊四谱》,从此梅、兰、竹、菊被称作四君子,分别代表傲、幽、澹、逸,后人也常用“四君子”来寓意圣人的高尚品质,出现在诗词和画作中。
梅:身披傲雪的高洁志士
梅花被誉为“四君子之首”,也是“岁寒三友”之一,其花期大多在1-2月份,正值我国寒冷的季节。它不屑与大多数鲜花在温暖的春光中争艳,而是独自傲然挺立在天寒地冻之中,身披白雪,独自绽放,因此被冠以坚强、高洁之意,受到历代文人的喜爱赞美。
元邹复雷《墨梅图》
在国画中画梅的方式有很多,圈梅、墨梅、红梅等等,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画好梅花,“画梅须有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只有高尚品德的人才能描绘出它的风韵。
明王谦《梅石图》
除了高尚的气节,梅花在民间还有“四德”、“五福”等吉祥寓意。梅花的五个花瓣代表着福、禄、寿、禧、财五个吉祥神,画喜鹊站在梅梢上鸣叫,寓意喜上眉梢、喜事临门。
清沈铨《梅花绶带图》
兰:深谷幽香的世上贤达
在我国对于兰花的歌颂很早便有记录,如楚国诗人屈原写道:“秋兰兮清清,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又如论语中提到“芝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清八大山人《水仙兰花图》
因兰花多生长在深山野谷之中,气味清淡幽香,被世人看作是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象征,更是古代文人不沽名钓誉,只追求心中理想的寄托。
清居巢《万带兰》
清余稺《兰花图》
兰花入画的时间相对较晚,大约在唐朝左右,其中元代画家郑思肖所画兰花最具韵味,其画兰笔墨纯净,不着泥土,因他是宋人,故国灭亡的他不愿生活在元朝的土地上,寥寥数笔勾勒出了自己内心的精神世界。
南宋郑思肖《题画兰》
南宋郑思肖《墨兰》
竹:清雅澹泊的谦谦君子
竹子枝干挺拔、修长,四季青翠,不为风雨所动,其竹节质地坚硬,被人视为气节的象征,古代文人居所多种植竹子,苏东坡更是说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元张渥《竹西草堂图》
竹子入画也大概在唐朝左右,历代画法也不断完善。据说五代李夫人创墨竹法,见竹影映与窗纸,便循着窗纸摹写而创。宋代苏轼放弃了以前的双勾着色法,将枝干、叶子均用水墨来画,深墨为面,淡墨为背。历代画竹的名家中,郑板桥的竹子被称为一绝。
清郑板桥《墨竹图》
对于画竹郑板桥有自己的见解:“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在将竹子的千姿百态映于心中,笔随心动,使画作更具韵味。
清郑板桥《兰竹图》
菊:凌霜飘逸的世外隐士。
相对于梅兰竹来说,关于菊花的作品要少的多,或许这也符合了菊的寓意,深秋百花凋零,它却凌霜绽放,没有馥郁的香气,只是一种淡淡的清香,无论所处环境如何,它都自得其乐。
中国文人一直受儒道文化影响,多怀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但古代朝代更替,世事维艰,很多文人虽郁郁不得志,但依然志存高远,菊花就是体现的这种人文性格。
千百年来梅兰竹菊“四君子”的意象一直影响着中国文人的创作及思想,而文人的创作又使得他们的含义不断丰富,去影响更多的人。
中国国画以写意为主,梅花画风姿、兰花画风气、竹子画风韵、菊花画风骨,也只有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及寓意才能将其表达出来。因此知荐《传统国画系列课程》在引领学生学习技巧的同时提升文化知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不断增强学习兴趣。
同时课程采用了进阶式教学方式,根据不同学校及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定制专门的培养方案,符合各学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让知识层层递进,逐步渗透给学生。
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并没有给人带来想象中的快乐,反而身心俱疲,如果我们能体会“四君子”身上那种澹泊清雅、坚韧不拔的美好品质并将其应用到生活当中也许会轻松很多,知荐也希望让更多学生认识到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养成美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