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婴儿期的孩子,什么都往嘴里送?连自己的脚丫子也啃得津津有味?有人说,因为婴儿的认知系统没有发育好,嘴是她们用来探索外部世界的唯一途径。
这种说法到了弗洛伊德那里,就有了一个专有名词:口欲期。
弗洛伊德作为精神分析法的创建者,精神分析之父,在现代医学界心理学界是里程碑式的存在。但是,随着生理学心理学的发展,他的权威地位受到挑战,尤其是他把什么精神问题都和性联系起来的这种方法,受到越来越多质疑,他提出的一些概念也被从不同角度进行阐释和补充。
比如口欲期肛欲期这两个名词,就被以色列心理学家罗尼·索兰旧瓶装新酒,作为婴儿不同发育时期的代名词,来分析婴儿的内心世界。
罗尼·索兰是国际精神分析协会的会员,是以色列资深心理分析师。她在瑞士获得儿童心理学博士学位,从事心理咨询多年。《童年之谜:了解儿童内心世界的心理学指南》一书,凝聚了她多年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积累。
童年是个谜
和其他哺乳动物相比,人类在母体内的发育时间最短,出生后还要经历一段漫长的生长发育期。这段时间,人只能通过嘴巴来维持生存,来保持和世界的联系。弗洛伊德把这段时间称为口欲期,一般指从出生到18个月。
而这段躺在襁褓里的日子,到底会给人带来怎样的感受,给未来产生怎样的影响,直到现在,仍然是个谜。
因为这些谜的存在,催生了一些解谜者。众多哲学家、诗人和心理治疗师等等,通过不同的方法和视角,试图解开这个谜。
但即使到现在,那个谜底依然在人类无法到达的地方,或者说,有时我们以为那个谜解开了,但随后又会有新的困惑随之而来。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我们做的还不够,或者还有偏差。唯一不能否认的是,这个谜对我们后来人生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力,会影响我们和父母配偶以及孩子之间的关系,会影响我们未来的人生幸福。
也正因为此,这份工作对于心理治疗师来说更加重要。他们为了帮助心理咨询者解决问题,一般都会将问题的根源追溯到童年直至婴儿期、胎儿期。
自恋不是病
希腊神话中有个著名的自恋故事,一个叫纳格索斯的神,非常喜欢自己,每天趴在水池边看自己的倒影。最后跌入水中化成一朵水仙花。在弗洛伊德的定义中,这是一种自恋的人格障碍,因为他对自己投入了太多的力比多。
但是在罗尼·索兰的研究中,自恋被重新定义。她认为,自恋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自体免疫系统,是人们在成长过程,尤其在口欲期,是用于缓解痛苦和焦虑的必要的心理缓冲。
这种自恋从在母亲子宫里就开始了。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孩子一生下来就哭,但将她放在母亲怀里,她就会很快安静下来。这就是自恋在发生作用。
离开母体对婴儿(胎儿)来说是个巨大的改变,她完全无法适应,连呼吸都不会,所有的不适最后只能通过哭来表达。而母亲的心跳是她在巨大的环境变化中,唯一熟悉的事物。所以,当偎依在母亲怀里,听到熟悉的心跳声,婴儿仿佛回到了曾经熟悉的环境,所以,她感到安全,于是安静下来。
自恋免疫就是保护和维持这种熟悉感,以抵御外来的刺激。这是人类生存的本能。对熟悉的事物就感到安全,而对陌生的未知的事物,就会感到恐惧。
不过,人成长的过程,也就是逐步将未知变成已知,把陌生变为熟悉的过程。所以,人们又要不断克服自恋免疫系统,这就会产生不适和痛苦。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自我。自我产生于我们对自己的追问,为了保护自己,我们需要多少自恋?而为了让我们欢迎承认和善待他人他物,我们又要牺牲多少自恋?
古犹太圣人希勒尔曾经有一句著名的问话:如果我不为我自己,那么谁将为我,当我只为我自己,我到底是谁?
如果说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论,将人对自己的认识上升到哲学层面的话,那么罗尼·索兰的自体自恋自我,则是将人和他者的关系,带入到了一个新的层面。《童年之谜》的解析,将通过堪破童年的秘密,揭示一生幸福的秘诀。